
上周,北京市首批第二期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生產企業(yè)及產品目錄再次發(fā)布。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車公司榮威E50、比亞迪騰勢、華晨寶馬之諾E 1、北汽C70G B、江淮和悅iEV成為新入選的車型。截至目前,共有7款產品入圍北京市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且均為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尚未入局。
與此同時,近日也有媒體報道,北京約有三成的純電動車車主無法在小區(qū)內安裝充電樁,導致電動汽車無法正常使用。就當前情況來看,私人純電動汽車的推廣仍受很多客觀條件的制約。相比之下,對充電樁依賴相對較小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或許將成為新能源汽車推廣的突破口。
混合動力或成破冰利器
“電動車成為主流,還需要一段時間,”上汽乘用車技術中心副主任、捷能公司總經理朱軍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電池的價格還很高,電池的能量密度還不夠支撐純電動汽車像傳統(tǒng)車一樣跑數百公里。未來十年,混合動力車會越來越多。”
“插電式混合動力仍然是未來5年最適合中國汽車市場的技術。”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侯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強調。
當前,已進入市場的純電動汽車大多續(xù)航里程都在150公里左右,整體看來足以滿足城市用車需求。但是,對于很多消費者,尤其是仍在“北漂”中的小白領來說,除了上下班代步,他們還希望周末去郊區(qū)踏踏青,過年過節(jié)回家探探親……這樣的訴求卻是純電動車很難實現的。因此,純電動汽車更適合作為家庭的第二輛車。
近年來,為了改善環(huán)境,促進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國家逐漸加大了對純電動汽車的政策支持,這讓很多汽車企業(yè)將純電動汽車作為其發(fā)展的終極目標。但從市場反應和技術發(fā)展方面來看,各大車企還是很實際地將最近的目標設定為推廣價值更大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當前,除了已小有成就的上汽榮威和比亞迪,沃爾沃、寶馬、奧迪等也在積極研發(fā)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在剛剛過去的日內瓦車展上,混合動力,特別是插電混合動力(PHEV)幾乎統(tǒng)治了整個展會。
領跑企業(yè)準備加速
相較于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的研發(fā)歷史更為悠久,技術更為成熟,也更加適合當前的市場環(huán)境。加上可以借助國家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這股“東風”,部分已有產品推出的企業(yè),也已經做好了在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方面“加速跑”的準備。
當前,能夠領取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僅有兩款。一款是去年11月上市的上汽榮威550 Plug In。該車是中國第一款量產的三核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進入了上海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搭載了1.5L VTI高效汽油發(fā)動機、Integrated Starter Generator啟動發(fā)電一體機和Traction motor牽引電機三核混動引擎組,可自動根據行駛狀態(tài)判斷三個動力源輸出,純電狀態(tài)下可行駛58公里,百公里綜合油耗僅2.3升,一箱油的行駛里程超過500公里,既實現了節(jié)能環(huán)保的目的,也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
另一款是去年12月上市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比亞迪“秦”,該車也進入了上海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比亞迪“秦”在混合動力模式下百公里綜合油耗為1.6L,在純電動模式下續(xù)航里程可達70公里。
沃爾沃、寶馬、奧迪等品牌也在積極地研發(fā)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全新沃爾沃XC90的高配車型就將搭載混合動力系統(tǒng)。
靜待政策“東風”來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節(jié)能環(huán)保和滿足消費者需求方面能夠實現較好的平衡,但不菲的價格卻讓其在市場競爭中落了下風。因此,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最初的推廣階段亟須國家政策的支持。
按照當前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上汽榮威550 Plug In在上海能夠獲得免費牌照、3.325萬元國家補貼和3萬元上海市補貼,最終售價為豪華版18.555萬元、旗艦版19.655萬元。然而,并不是任何一款新能源車在任何城市都能夠享受到補貼。
消費者如果想要享受新能源汽車補貼,首先需要參考一下國家《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然后查找到當地的示范應用新能源汽車目錄,只有進入到上述兩個目錄中的車型,才有“可能”享受到國家和當地政府給予的新能源汽車補貼。因為一些地方政府雖然會在目錄中加入一些外地車型(國家明確要求示范城市或區(qū)域推廣應用的車輛中外地品牌數量不得低于30%),但卻不給予當地政府補貼,只能享受到中央方面的補貼。
作為新能源汽車推廣中一個有力的突破口,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與純電動汽車一樣都需要政府的支持,需要平等地對待。